亲爱的师生及家长朋友们:
根据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将2025年清明节放假安排及相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放假时间
2025年4月4日(周五)至4月6日(周日),共3天。
二、返校安排
4月6日(周日)下午:学生返校后晚自习正常开展。
温馨提醒
一、学生及家长须知:
1、各班主任应及时将学校的放假安排通知到学生及家长,请家长关注孩子离校/返校时间,共同做好安全教育(防溺水、防诈骗、交通安全等)。
2、留校同学需遵守宿舍管理规定,严禁使用违规电器,注意用电安全。
二、校园安全管理:
1、各部门需在放假前完成安全自查:关闭电源、锁好门窗,确保办公区域安全。
2、值班教师、教官及保安24小时在岗,加强对校园重点区域的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平安,遇紧急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处理。
三、值班安排:
1、全体班主任、值班人员及校领导需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
清明节习俗
一、清明习俗:传统与自然的对话
1、扫墓祭祖,慎终追远
清明扫墓,谓之“思时之敬”。人们清理祖墓、供奉祭品、焚香烧纸,表达对先人的追思。这一习俗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更是孝道文化的传承。扫墓时,培土添土寓意家族香火延续,折柳插坟寄托生命繁衍的祈愿。
2、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清明踏青”是春日里的一场诗意邀约。万物复苏之际,人们结伴出游,赏花、放风筝、野餐,感受自然生机。这一习俗源于先秦“祓禊”仪式,汉代演变为春日郊游,唐宋时与扫墓、放风筝等活动融合,成为全民参与的春季盛事。
3、插柳戴柳,驱邪祈福
柳枝在清明时节被赋予特殊意义。人们将柳枝插在门前、屋檐,或编成头环戴在头上,寓意驱邪避疫、迎接春天。这一习俗源于对农事祖师神农氏的纪念,也融合了佛教“柳枝济度众生”的信仰。
4、其他习俗,丰富多彩
放风筝:古人认为放风筝能放走灾病,风筝上写下烦恼后剪断线,任其飘走,象征祛除晦气。
吃青团:南方用艾草汁混合糯米粉制成青团,色如碧玉,寓意留住春色。
二、文化意义:孝道与自然哲学的共鸣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部生动的文化教科书。
1、孝道传承:扫墓祭祖强化了家族血缘纽带,体现了中华民族“敬祖尊宗”的传统美德。
2、自然和谐:踏青、植树等习俗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3、生命教育:清明节是引导人们思考生死、珍惜当下的契机,通过祭奠先人,感悟生命的延续与传承。
三、现代变迁:传统习俗的守正创新
随着社会发展,清明节习俗也在演变:
1、祭祀方式:从焚香烧纸到“云祭扫”、敬献鲜花,环保与文明成为新风尚。
2、踏青形式:骑行、露营、摄影采风等新形式,让传统习俗焕发时代活力。
3、文化传承:教育部将春游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文旅产业开发生态徒步线路,让清明文化在传承中创新。
清明节,是春天的仪式,更是文化的传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在祭奠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在自然中体会生命的勃发。无论是扫墓祭祖的肃穆,还是踏青郊游的欢愉,都是对清明文化最生动的诠释。愿这一份传承千年的春日礼赞,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
吉安市理工技工学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育人模式,与国内发达地区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保障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