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轻抚,丹桂馥郁,中秋佳节如约而至,在这个团圆与思念交织的传统节日里,我校精心筹备了一场盛大的“月满中秋,情满校园”游园盛会,让师生们在欢声笑语中共同探寻中秋的奥秘,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秋起源:月圆人团圆
中秋,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与祭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史书记载,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帝王的祭月活动密切相关。后来,这一习俗逐渐传入民间,形成了赏月、吃月饼、团圆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家家户户围坐一起,品尝着香甜的月饼,共赏明月,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这种“月圆人团圆”的美好寓意,成为中秋节最为核心的情感表达。
古诗词中的中秋
自古以来,中秋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他们或借月抒怀,或寄情于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道出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美好祝愿;又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则描绘了中秋之夜,无论身处何方的人们都能共赏同一轮明月的壮丽景象。这些古诗词不仅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也让我们在品味中感受到了古人对中秋的深厚情感。
精心策划,细致准备
早在活动前数周,学校团委便组织牵头,携手各部门高效协作,共同参与到整个游园会的策划与准备工作。大家集思广益,从活动主题、内容设计到场地布置、物资筹备,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他们精心挑选了投壶、猜灯谜、套圈等传统游戏,并增设了风筝DIY制作区和传统漆扇DIY制作区,以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参与感。同时,还准备了精美的小礼品、奖券以及抽奖奖品,激励师生们积极参与。
精彩纷呈,欢乐无限
活动当天,校园内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下午15:30,游园会正式拉开帷幕。步入传统游戏区域,只见大家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纷纷参与到投壶、猜灯谜、套圈等趣味活动中。在投壶区域,学生们井然有序地排队等候,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眼睛紧盯着远处的壶口,屏气凝神,力求一掷即中。每当有同学精准命中,周围便爆发出阵阵欢呼与掌声。而在猜灯谜区域,则是一片智慧与欢笑交织的景象。学生们有的低头沉思,眉头紧锁,试图从字里行间寻找线索;有的豁然开朗,相视一笑,分享着解开谜底的乐趣。每当一个谜题被解开,那份成就感与团队协作的喜悦油然而生。套圈区则充满了紧张与刺激,这里是技巧与运气的较量。学生们或稳健出手,成功将圈套中梦寐以求的奖品;或遗憾地与奖品擦肩而过,但无论结果如何,那份纯粹的快乐与参与感都让他们乐在其中,流连忘返。这些游戏不仅考验了参与者的技巧和智慧,更让大家在游戏中体验到了中秋节的传统乐趣。每当有人成功完成游戏挑战,便能获得精美的小礼品或集章,集章越多,兑换奖券的机会也就越大,这种奖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师生们的参与热情。
与此同时,风筝DIY制作区和传统漆扇DIY制作区也成了此次游园会的两大亮点。在风筝制作区,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剪裁、粘贴、绑扎,将创意与梦想融入风筝之中。一只只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风筝在他们手中逐渐成形。那份由自己双手创造的喜悦与自豪,溢于言表。而在漆扇DIY制作区,学生们则通过亲手绘制漆扇,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他们或工笔细描,或泼墨挥毫,每一笔都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将传统文化的韵味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创作出一把把独一无二的漆扇。让古老的技艺在现代校园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余音绕梁,传承不息
随着夜幕的降临,中秋游园会逐步进入了尾声,月华如练,高悬天际,为这充满欢声笑语的夜晚添上了一抹温柔的银辉。同学们翘首以盼的抽奖环节在主持人的热情宣布下拉开了序幕。获奖的幸运儿们走上舞台,从主持人手中接过精美的奖品——或是寓意团圆美满的月饼礼盒,或是寄托着美好祝福的精美工艺品,每一份礼物都承载着中秋佳节最真挚的情谊与祝福。
此次“月满中秋,情满校园”游园盛会,是一场关于传统文化的狂欢,是一次心灵的触碰与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中秋佳节的温馨与美好,也让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感悟。我们相信,这样的活动将会成为师生心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
吉安市理工技工学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育人模式,与国内发达地区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保障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