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理工技工学校是经吉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技工学校—吉安市理工技工学校官方网站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网站首页 > 校园资讯 > 行业动态 >

职业教育不能“上热下冷”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1-06-20         浏览数:
从今年开始,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国家层面的大动作不断出现,大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这些举动被普遍认为是促进普职融通的积极信号。

虽然职业教育被定位为与普通教育并列的类型教育,但现实中一直存在上热下冷的问题。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统计公报,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占高中教育招生总数的41.70%,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占高中教育在校学生总数的39.46%。虽然国家对普通职业生涯做了相当严格的规定,但实际的普通职业生涯比例已经降到近6:4。然而,在许多地方,家长对当地普通高中录取率低的抱怨并没有减少。
 
职业教育不能出现“上热下冷”

职业教育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冷?

第一个原因是职业教育体系仍然存在断档现象。尽管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初、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但作为职业教育起点的初等职业教育却很少受到重视。学生、家长将升入普高作为唯一的选择,地方政府也将普高率、重高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有些初中为了应对升学指标的考核,便草草对初三学生进行分流,将一些文化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动员到当地中等职业学校,提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从而导致学生和家长潜意识地认为,读中等职业就是成绩差,低人一等,强制性的初中毕业学生“分流”成了“分层”。

在学历情结的现实语境下,父母尽最大努力把孩子送到普通高中。为了回应家长对普通高中的高期望,一些地方的中等职业学校也选择普通高中作为招生卖点。学生进入学校后,不是学习职业教育相关专业课程,而是学习与普通高考相对应的考试科目,导致中等职业教育普高化。

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就业质量普遍都不高,这也是实践中造成上热下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办学质量方面,虽然国家不断修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以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无缝连接,但具体来说,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变更需要在培训设备、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大量调整,这也导致一些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难以快速跟上市场的变化需求。因此,以专业兴产业、以产业兴专业成为空话,职业教育设置的专业与产业严重脱节,毕业生难以实现优质就业。

中国从2019年开始推进中高职衔接,逐步建立了中高职的立交桥。但事实上,除了一小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外,绝大多数学生仍然面临就业选择。有些学校选择把学生送到一些企业和工厂。在专业学习和工作的巨大差距下,许多学生在毕业后立即选择失业,这加深了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的职业教育存在不平衡。尤其是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普及程度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是高中教育的底部。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有中等职业学校1.01万所,127个县没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即使在一些地方开设了职业教育学校,学校数量也相对较少,导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平衡。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的选择相当有限。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招生没有突破地域限制。目前,各省的职业教育高考也存在一定差异,不能跨省录取。中等职业学生毕业后进入高一级学校也受到限制,让学生和家长认为职业教育是一个断头路。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不科学,也推动了职业教育上热下冷。目前,国家要求建立分类考试招生、1+X证书制度试点、国家学分银行等多种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手段。但现实中,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的评价仍然只把普通职业学生的数量(或普通职业比例)和毕业后是否就业作为硬性指标,很少关注学生在学校专业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毕业后的跟踪评价。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地方政府把中等职业学生毕业后升入高等职业学校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评价学校中错误坚持唯一升学论和唯一升学历,导致一些职业院校虽然被称为职业,但仍然以升学和学历为导向。这些不合时宜的评价手段迫切需要扭转,否则职业教育上冷下热的困境难以摆脱,优质职业教育体系也难以尽快建成。

 

吉安市理工技工学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育人模式,与国内发达地区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保障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

可能感兴趣的文章